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发布日期:2020-08-26
【字体:打印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俭朴就成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士所推崇。《论语·学而》有云“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之所以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就因为他具有这五种品德,其中,“俭”就是节俭的意思。战国《左传》亦有云俭,德之共也;侈,罪之大也。古人将节俭视为美好品德的基础,奢侈则视作一切罪恶的根源。清朝《格言联璧·持躬》中也写道:“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不正是告诫我们俭则兴,奢则败吗?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需要不断地倡导和大力地发扬。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早在2013年初,总书记就对《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总书记更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过紧日子”要落到实处,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思想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朴素无华当作修身养德的“磨刀石,把勤俭节约当作历练党性的“试金石”,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引领社会“新食尚”。二是生活作风,勤俭节约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各级党员干部要严苛把好生活作风这一关,坚守防线,追求高雅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迈出“吃净盘子”这一步。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事关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事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事关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拒当“必剩客”,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抛弃“死要面子”这陋习。中国人讲“人情”,素来注重礼尚往来,人情消费,也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中的感情投资,本无可厚非,但苦撑面子、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现象,导致人情消费愈演愈烈浪费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过一过“面子关”,去一去“攀比心”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绝不是可以铺张浪费、摆阔斗富的理由只有勤俭节约,方能民富国强;只有艰苦朴素方能兴企兴邦,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积羽沉舟,滴水成河,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让勤俭节约风气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继而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动,才能使之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刘强)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