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邓建设:一个建设者的初心长卷

发布日期:2025-06-10
【字体: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603175559.jpg

邓建设


1993年炎夏,我攥着那张皱巴巴的入职通知书,站在长沙韶山南路208号的灰砖办公楼前。工装袖子晃荡到指尖,安全帽带反复系了三次仍松垮,师傅李伟平见状接过带子,绕着卡扣打了个利落的死结:小伙子,记住这个结,以后它就是你在五局的紧箍咒那时我不懂,这顶白色头盔终将成为我生命的刻度——32年光阴里,它沾过郴州工地的焊渣、上海凌晨的露水、南昌铁路线的月光,更映照着一个五局人从量尺看线操盘千军的蜕变。

卡尺丈量的青春:用数据敲开信任之门

1993年的工地现场,没有CAD更没有BIM,我的“高科技装备”是一把二手游标卡尺和一本被翻烂的《钢结构施工规范》。在郴州八达玻璃厂钢结构施工队担任技术员,有次发现3号钢柱焊缝咬边超标,老焊工王师傅叼着烟说:“小技术员懂啥?天天捧着书本子能当饭吃?我们当年两山轮战修工事都没这么讲究!当时的我没接话,连夜做出对比试验:标准焊缝试件抗拉强度:425MPa;咬边试件:仅387MPa(低于设计值400MPa)。第二天班组会上,我把对比图表贴在油污斑驳的班组食堂墙壁,用红笔圈出低于设计值400MPa的警示线工人看我的眼神终于带上了信任和敬畏。20岁的我第一次明白:技术员的尊严,是用毫米级的精度从焊渣里刨出来的。

在上海德安项目的500多个日夜,我把三股劲刻进骨髓:晚上蹲守钢筋绑扎现场,用手电筒一寸寸扫过绑扎节点,这是实干的笨劲;为攻克水电安装交叉作业难题,手绘137张节点剖面图,手指磨出的茧子蹭破图纸,这是苦干的狠劲;发明管道预制模块化施工法,将工期缩短15天,这是巧干的巧劲那时候就觉得,把每根管线、每个焊点做到极致,就是对“五局质量”最好的诠释。当我捧着优秀施工员证书站在灰砖楼前,突然读懂施工队队长刘余那句话:五局不养闲人,却从不辜负认真二字。

铁肩担道的中年:在禁区里拓出通途

2017年的南外环项目是我职业生涯的“遵义会议”。项目是南昌市最大立交互通桥,且位置特殊,需要跨京九铁路施工。京九铁路是全国最繁忙的南北主干线之一,平均每15分钟一趟车次,对横跨铁路架梁施工提出很高的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要求。

为了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保障列车及项目施工作业安全,组织多次专家论证,实行夜间施工,确定每次施工天窗时间为凌晨3点20分到5点15分(施工时间115分钟)其中包括封锁线路、高压接触网停电接地线、封锁施工、线路开通115分钟“天窗”施工,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铁路部门的审批单堆了半张办公桌,每个红章背后都是十几道流程。我带着技术员住在铁路招待所,每天清晨守在审批窗口,用14版方案修订稿磨出了“特事特办”的绿灯。23个凌晨3点的施工现场,我攥着对讲机的手心里全是汗——封锁线路的指令下达时,秒针跳动的声音盖过了远处的火车轰鸣。当第28片箱梁精准落在桥墩上,铁路值班员拍着我肩膀说:“干了十年调度,头回见施工队把天窗用得比钟表还准。”

白发见证的传承:从施工队长精神纽带

早在2018年初,南外环项目就实现了西段和东段通车,然而中间八一互通至迎宾互通段两处设施及用地因涉及上级政策原因,一直未打通。就是这410米的隔断堵了4年,导致项目整体停滞,建设区域长期“围而不建”,成为南昌市“胡子工程”,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2022年,南昌市政府组织“胡子工程”攻坚专项行动,南外环项目重新启动。征迁完成那天,我在现场立下“6个月通车”的军令状,有人说“不可能”,但我们就偏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2月拆房子,3月搭支架,4月浇墩柱,5月箱梁……6月30日通车那天,沿线居民自发放起了鞭炮。当时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到工地检查工作时说中建五局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队伍’!”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刚入职时老师傅说的话:“咱们干的不是工程,是良心。”

这些年拿了20多项荣誉,最宝贝的还是工人送的那副手套——上面绣着“邓工严把质量关”。从函授专科读到研究生,从跟着师傅学技术到带团队搞创新,五局教会我的,从来不止是怎么盖楼架桥,更是怎么“把人做好”。现在走在工地上,年轻人喊我“邓”,我总忍不住多唠叨两句:“量尺寸要多测三遍,写方案要想到最坏的情况,因为咱们建的不是钢筋水泥,是老百姓的‘家’。”

信仰浇筑的底色:一个党员的超英实践

2020年6月8日,南昌暴雨如注。我接到紧急通知:生米大桥至朝阳大桥主线内涝严重,必须在高考前排除隐患。我组织20余名员工来到及腰的积水,徒手清理堵塞的雨水篦子。当积水排完的那一刻大家的工装也早已成了“泥水,但看着畅通的赶考路,忽然想起入党誓词里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原来不是空话,是泥巴裹满裤腿时的咬牙坚持,是连续作战9小时后仍能挺直的脊梁。

32年,从“小邓”到“老邓”,如今站在智能建造的项目部,看着屏幕上跳动的BIM数据,回想起灰砖办公楼里的算盘与蓝图,恍如隔世。但每当夜幕降临时,望着工地的盏盏灯火,仍会想起李工打的那个安全帽结原来有些东西从未改变——是对毫米级精度的苛求,是知难不难的倔强,是脑海里一直谨记的忠诚敬业公而忘私执纪严明关爱群众”的超英精神。五局的白色安全帽换了一代又一代,不变的是帽檐下那份较真的劲儿。有人问我累不累,我说:“当你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通车那天,路灯亮起时能映出老百姓的笑脸,就会觉得,这辈子值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是每个五局人共同的心跳——以企为家,与企共进!(作者:土木公司华东分公司柯诸高速项目经理邓建设;审核:土木公司宣传管理张沁芳、袁铭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