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异月殊,机遇奔涌。在建筑行业迈入存量提质与精细治理的关键转型期,智慧化、低碳、韧性城市已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高频词。2024年,中建五局建筑设计院把握规划设计前端优势,进一步抓住城市更新业务风口,组建毛磊博士创新工作室。
这一举措既是积极响应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战略部署,更是院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业务模式迭代升级的核心抓手。工作室由城规分院院长、城市规划专业博士毛磊领衔,十余名规划设计师、研究员组成。
“面对城市更新项目政策复杂度高、资金平衡难、利益协调多等痛点,我们将进一步突破传统业务边界,创新打造咨询、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机制。”毛磊介绍道。
工作室立足“前端咨询赋能项目全周期”的核心逻辑,通过联动局EPC(设计)管理部、投资部、运营管理部及战略研究院,构建起“前端咨询、协议签订、项目申报、更新实施、运营增效”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各业务线条在项目不同阶段的核心职能与协作界面;深度整合城市规划专业优势与局全产业链资源,开辟了从技术积淀到价值创造的新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工作室团队已深度参与了长沙红星片区、新开铺片区、下碧湘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的包装策划、概念设计或规划调整等工作。上述项目均由中建五局担任实施主体并成功落地,标志着该创新机制在复杂城市更新场景中完成实战验证。基于项目实践反馈,团队正持续优化升级,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中建五局城市更新解决方案”,为破解行业系统性难题提供创新范式。
“工作室既是项目前端策划者,还是政策及技术科研者。”工作室正式成立前,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首席大师、局总建筑师兼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杨瑛大师的指导下,这支年轻的团队早已深耕城市更新领域,形成多项科研成果。
团队主持或参与了国家住建部《城市更新制度机制、支持性政策研究》、湖南省住建厅《湖南省城市更新工作指引》、中建股份《更新片区城市体检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覆盖从城市体检到城市更新的全链条技术储备。参与的《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导的《面向城市更新片区体检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应用》斩获中建集团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优胜奖。还参编了《好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建筑体检通则标准》等规范,填补行业空白;发表了《存量时代下的好房子建设》等系列论文,做好理论创新;授权了《基于颜色编码的城市景观瞭望体系数字化评估方法》等发明专利,形成技术壁垒。
目前,工作室正构建前端咨询技术模块矩阵:通过政府经验交流、专家智库咨询、典型项目实证、居民需求调研,研发“城市体检诊断与项目挖掘系统”;通过紧跟政策与资金平衡方案,破解城市更新经济帐难题;通过建立空间设计与运营前瞻模型,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衔接;通过开发经济测算与风险评估工具包,构建覆盖“投建营”全要素的决策支持体系。
毛磊博士表示:“这套技术体系将有效补齐前端营销的咨询服务短板,形成技术赋能营销、数据驱动决策、方案转化项目的闭环能力,构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与各级城市更新主管部门展开深度合作,毛磊博士创新工作室聚焦城市体检技术创新、更新计划实施路径、运营治理模式构建、数据协同机制优化等四大核心领域,已初步形成覆盖“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一站式解决方案体系,为地方政府和实施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我们可以跨区域、跨专业,可以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既是政策的解语者,又是政府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等沟通的桥梁。”在毛磊博士的统筹下,工作室联动局内部单位,在湖南、广东、江苏、吉林等多个省份正着手开展城市更新业务营销前端的体检诊断、概念设计、项目策划、资金测算等策划咨询类工作,逐步形成“咨询赋能营销、技术驱动转化”的良性发展生态,助力项目落地。
作为中建五局城市更新业务中涌现出的新兴力量,毛磊博士创新工作室在存量时代开辟增量空间,面向“十五五”城市更新万亿级市场,工作室将全力构建在更新前端咨询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城市更新从“资源潜力”向“价值兑现”转化。(作者:欧阳黎、刘歆、汤素瑜;一审:李芳、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