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资兴抢险记:为了路那头的期盼!

发布日期:2024-08-13
【字体:打印


7月31日,在通往八面山泥泞的山道上,中建五局抢险队探照灯的光亮与挖掘机的轰鸣打破了夜的黑寂,抢险队员们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松懈。.jpg

7月31日晚,中建五局抢险应急应急救援队抢修资兴市兴宁镇最后一公里(杨再玉 摄)

“还有最后一公里了!大伙再坚持一下!”在通往资兴八面山的抢险道路上,连续奋战了20个小时的抢险救援队队员们相互加油打气。

泥泞的山道上,探照灯的光亮与挖掘机的轰鸣打破了夜的黑寂,想到“路那头的群众都盼着呢”,抢险队员们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松懈。

“迅”速出击,险情就是命令!

7月26日至28日,郴州资兴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多处地段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多个乡镇交通、通信、电力中断。

28日晚,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示,中建五局迅速成立资兴市灾后抢险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京港澳高速耒宜改扩建项目生产经理、党员杨再玉任副总指挥,组织队员赶赴资兴受灾第一线。

“当晚宜章也是大雨,所以我们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从宜章县玉溪镇出发赶路。”杨再玉说。

次日一早,这支由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组成的30余人专业救援队,调配挖机2台、铲车2台、拖车4台、小车4台驰援资兴。

7月29日,在资兴市兴宁镇石城村,中建五局应急救援队驾驶挖机、铲车抢修道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方青 摄).jpg

7月29日,在资兴市兴宁镇石城村,中建五局抢险应急救援队驾驶挖机、铲车抢修道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方青 摄)

兵分两组,今天必须抢通两个村道!

“我们兵分两组,今天必须要把沙田村和石城村村道抢通!”“李佳豪负责安全旁站,鲁鑫负责施工布置,方青负责航拍及时反馈现场情况,周莎负责后勤联络与宣传”,进行完分工和安全教育交底后,队员们立即投身抢修道路“战线”。

7月29日,救援队一直奋战到晚上10点,完成石城村8处、沙田村6处滑坡处抢险,成功打通石城村、沙田村两条入村通道,方便千余名群众出行及救援物资运输。

“现在道路抢修通了,为我们老百姓灾后重建、生产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我代表全村人民对你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石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智东对抢险队说。

“石城村的年轻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如果没有这些机械设备连夜抢修,道路拉通将成为村里的一大难题。”为了表达感谢,村民们自发制作了一面写有“抗洪救灾大爱无疆 无私奉献真情永远”的锦旗送给中建五局救援队。

7月30日,在资兴市兴宁镇长坌村209乡道淤堵路段,中建五局京应急救援队在抢修道路。新华社发(李佳豪 摄).jpg

7月30日,在资兴市兴宁镇长坌村209乡道淤堵路段,中建五局京应急救援队在抢修道路。新华社发(李佳豪 摄)

迎难而上,抢通最后一公里!

“有的地方路基几乎全部被淘空,随时可能造成二次塌陷。看起来只有一公里的道,太难了!”即便此前有过多次抢险救援经历,救援队仍感觉到困难重重,受灾区地形复杂,塌方情况比想像中严重,山体积水,抢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的土石滑溜,需要一边当心防范,一边开展作业。

“路那头是群众的期盼,这一头是我们抢修队员的牵挂。”连续奋战了20小时的杨再玉红着眼睛说。

“百嘉洞村是原先三个村子的合并村,里边有居民2600多名,是我们兴宁镇最后一个未通路的村部。”兴宁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还有最后一公里!”危险路段有2个大垮方,作业面均位于弯道,且夜间照明效果不佳,抢修难度很大。想到还困在里面的村民,杨再玉立即开展“战地”动员,“我们是先锋高速,要勇当开路先锋!”队员们燃着一腔热血,一鼓作气,快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微信图片_20240801141854(1).jpg

7月31日,中建五局抢险应急救援队在多个危险路段作业(方青 摄)

经过三天的连日奋战,中建五局应急救援队完成石城村、沙田村、何家山村、长坌村至百嘉洞村20公里村道抢险,抢修通往八面山主干道的3公里危险路段,处置滑坡点40余处,断路塌方10余处,最大单处清理方量达5000余立方,打通了3600余名村民的必经之路。

“抢通道路就是抢通救援生命线,路那头的群众都盼着呢!”这是抢险队员们的心中所想,也是五局人对“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的行动诠释。(三公司基础设施公司宣传管理翁丽玲、项目综合办主任周莎)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