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工地20年
——记全国劳动模范杨岸峰
杨岸峰,中共党员,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现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上饶市城镇综合管廊项目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一级注册建造师,江西省劳动模范。
20年工地坚守,修筑上百公里惠民路
初入邵阳,南下南宁,西进昆明,东抵上饶。自2000年参加工作,20年来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始终坚守在建筑领域的一线,化身成筑建美好河山中的一方砖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从毕业初入职场的3.7KM公路项目,到执掌59.7公里的大型公路项目,再到上饶市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二十年来他经历了十余个项目,共计里程上百公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带去了积极的力量。
中建五局2012年进驻上饶以来,以杨岸峰为首的中建人在建设大美上饶方面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工作,投资、建设了重大民生重点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前期,正是杨岸峰的积极沟通,不懈努力,成为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桥梁纽带,最终促成项目完成招商融资五亿元,成为中建当年在赣最大的一笔投资,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320国道改扩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就近采购当地资源,连续多年带动地方中小型材料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为当地带来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实打实为地方经济贡献了一份力量。项目线路全长60KM,途经五个县十个乡镇,协调力度极大,工期任务紧迫,社会关注度极高。杨岸峰带领的项目团队从不推脱找借口,埋头苦干往前冲,一般时期5+2,关键时期项目管理人员更是三班倒,杨岸峰同志更是24时间呆在工地,困了就倒车上眯会,醒来就是资源检查安排。最终,项目提前完成了通车节点,完美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艰巨任务。新320国道成为了大美上饶的主要交通运输干道之一,为大美上饶城市建设工作发光发热。
“杨岸峰劳模三创工作室”铺就实用技术创新路
他扎根基层,从普通普通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企业明星项目经理、技术创新带头人。自他2015年获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以来,成立了杨岸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由杨岸峰带领的团队在技术创新、创效和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勇于钻研,取得较大成果。
近年申报国家专利发明两项。一是发明移动式激光检测管廊支架预埋槽道垂直度装置,该装置移动方便,且红外激光线有多组,可一次测量多个预埋槽道的垂直度,减小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发明分次浇筑的混凝土导墙工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会减少混凝土漏浆,出现挂帘、错台等混凝土成型缺陷,还可改善渗水路径,提高结构防水能力,能够方便快速的装拆。
同时,工作室成员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总结归纳施工技术经验,先后在国家级期刊中发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长纤维热塑性材料组合模板在城市综合管廊的应用与研究》等多篇论文。他带领团队推出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组合模板重量轻、强度高、易拆装,降低施工成本板面不亲混凝土浆,砼成型面达到清水墙效果,且重复周转次数多,降低施工成本,是国家积极推广的“四新”技术产品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品,符合国家“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产业政策导向,模板废弃后,可以全部回收再生,为“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工作室获国家级QC成果两项,省部级QC成果两项,其中《提高综合管廊预埋槽道安装一次合格率》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Ⅱ类成果”、“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奖”,该成果可将综合管廊预埋槽道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由88.2%提升到98.1%,有效地减少了后期维修工期及费用,有效减少国家资源浪费。
针对富水地段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变形缝防水施工难,极限空间条件下综合管廊主体侧墙单边支撑快速施工组织难等问题,工作室归纳总结出《高承压水复杂地层条件下综合管廊变形缝防水施工工法》、《极限空间条件下综合管廊主体侧墙单边支撑快速施工工法》省级工法两项,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另外,他积极推动BIM技术运用,获得省级BIM奖项1项,完成企业科研课题四项。因此,在2019年度被评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杨岸峰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加强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人人上讲台”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导师带头,形成“人人重学习、人人学技术、人人讲创新”的良好氛围。2018年10月项目部协办“上饶市第二届(砌筑、钢筋绑扎)职工技能运动会”,项目参赛选手荣获砌筑比赛第一名,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唱响了劳动者的最强音,有力的弘扬了工匠精神。由此,杨岸峰带领的项目团队集体荣获2019年上饶市“五一劳动奖状”。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坚守基层,二十年求索创新,他专注于建筑行业新型技术应用,积极探寻创新智慧驱动模式,为绿色发展而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