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 | 建“五铁”工程 共“潜龙”起舞 中建五局二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7号线二工区项目纪实

发布日期:2022-07-13
【字体:打印

“五铁”工程  共“潜龙”起舞

中建五局二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7号线二工区项目纪实

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优秀企业获奖证书.jpg

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优秀企业证书

全线首站封顶.jpg

全线首站封顶现场

是梦想荣光,亦是千钧之担。继合肥地铁5号线后,中建五局的旗帜于地铁7号线再次高扬,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轨道上的合肥”征程中,五局地铁“尖兵”“快速反应、敏捷应对、重点推进、争创标杆”为管理理念,以“创品牌、争效益、出人才”为管理目标,勇担当善作为,奏响奋进新时代的“进行曲”,打造了合肥地铁中建新标杆。

平均年龄28岁,且80%未从事过地铁施工的团队能否完成艰巨建设任务,从局到公司皆是疑虑重重……但项目交出的成绩单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第一个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第一个完成管线迁改……等全线8个“第一”,荣获中建系统在皖唯一“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优秀企业”和“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协会优秀项目经理”,唯一被轨道质安站评为安全文明施工优秀项目,两次荣获轨道公司“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站点”,“安徽省智慧工地试点项目”,获评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项目在“五铁”工程党建品牌引领下,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从前期狼烟四起,到如今建设成绩斐然,项目如何在同期开工的二延线、四延线、八号线抢占身位如何在全线三个工区中拔得头筹?如何打造和提升五局在合肥基础设施建设“江湖地位”?是怎样的精神、气魄和力量,让7号线这只地下“潜龙”即将大气起舞?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铁的信念,用谋划布局

“不能用传统土建管理思维从事基础设施管理。”合肥地铁七号线具有“线路长、体量大、工期紧、涵盖内容多;项目政治性强、影响力广、履约压力大;征拆及管线迁改工作量大、难度高;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标准高”等特点。能否实现优质履约取决于三点关键因素,一是掌舵人必须具有地铁施工管理经验且当机立断,二是做好超前谋划、科学布局,三是资源配置合理、均衡施工。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公司特聘请具有丰富地铁施工和商务管理经验的长沙地铁四号线党委书记兼总经济师刘建华返肥负责统筹管理合肥地铁七号线的履约工作。

为谋好篇、布好局,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华携公司副总工程师田卫东、罗光财全天候驻点项目,紧锣密鼓地带领项目团队组队伍、排工筹、编方案、划节点、定目标,不到一个月时间,二工区总体实施蓝图基本绘制完成,明晰了总体施工组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为项目有序和均衡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铁的队伍,用坚韧开局

项目标段全长6.22千米,共计5站4区间,合同造价16.47亿元,是中建在皖最大基础设施单体项目。由于5个站点均地处城市主干道和闹市区、校园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征拆协调、交通导改和管线迁改难度巨大,成为工程启动的“拦路虎”。谁掌握了征拆与迁改的先机谁就掌握了工期主动权。“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抱着必胜的决心,“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项目负责人杨正银誓言铿锵,掷地有声。

广西路站一期涉及到26根高压供电电缆、1道架空高压线、4道自来水管线、2道燃气管线、百余条通信等弱电管线、8条国防光缆、国际和国内干线、数道雨污水管线。协调迁改难度和风险程度非常之大,难以想象。如何快速推进管线迁改,项目团队一时陷入了困局,杨正银更是夜不能寝。

“越是遇到困难,越要迎难而上!”刘建华斩钉截铁。杨正银带领项目团队科学制定迁改方案,并采取“上下联动、分层对接、左右互动”的沟通机制,与城管、环保、交警、社区、产权单位等无缝衔接,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建活动,最大限度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整个管线迁改过程中,项目自始至终将确保管线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周密的迁改方案和保护措施。尤其是24根高压电缆均位于围护桩位上,如按照正常迁改计划与速度,需半年以上方可完成,时间紧迫,项目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硬持隔离保护、安装安全报警装置、桩位安装钢护筒定位保护、全程旁站指挥监督等措施,顺利完成了围护桩施工。

2022年3月30日,广西路站一期的交通导改和管线迁改全部完成,比计划时间至少提前半年以上。

地铁主体车站冠梁施工周期正常需要2个月。清潭路站在围护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多根10KV强电管线端头井桩位冲突影响,造成冠梁施工前期节点滞后。

“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项目团队严格落实施工方案,坚持技术标准、合理配置资源,克服场地受限、各工序交叉作业等难题,有力推进各施工工序紧密衔接。2021年5月15日,清潭路站冠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顺利完成,计划工期2个月,项目仅用时19天完成227米冠梁,创合肥地铁冠梁施工速度之最,同时提前13天完成土方工期节点,实现弯道超车。此外,清潭路站率先完成前六段顶板防水和挡土墙的施工、前三段顶板的土方回填、场地硬化以及管片雨棚建设。同年11月20日,全线首个车站清潭路站主体结构封顶,打赢了漂亮的翻身仗。

铁的管理,用严格破局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是项目团队“较真认真”的践行诺言。

“必须将要素大市场站打造成标准示范站点、所有盾构区间打造成‘四无’(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标准示范区间!”。

建设过程中,要素站狠抓围护桩、喷射砼基面、冠梁及砼支撑施工质量,采购喷淋养护设备对侧墙进行智能自动化养护,不仅提高了混凝土质量,降低渗漏风险,同时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于2021年11月23日正式进入掘进阶段,需下穿多个雨水箱涵及多座人行天桥,且最小转弯半径仅360米。如何确保施工质量,如何把难点变为亮点,是项目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项目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并对重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24小时监控观测,并实时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调整盾构掘进参数,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精准到位,打造内实外美的区间隧道,同时盾构区间严格控制管片进场质量、现场吊装、区间安装和同步注浆。

2022年5月19日,耕-清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也实现了“四无区间”的管理目标。

要素站主体结构喷射混凝土基面质量、钢筋绑扎、混凝土外观成型质量、耕~清区间隧道成型管片成型质量均成为合肥地铁的样板与典范,获得轨道公司“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站点”称号。

“师傅,下井作业切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井口务必要有接应人员。”现场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醒。

“安全文明施工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为此,项目搭建起“基坑天幕”,将塔吊信息、视频监控录入智慧工地平台,且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查看安全问题照片和问题描述、查找整改销项情况。

2022年5月,项目获评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

大跨度腰梁砼支撑、“根正苗红”、天幕防扬尘、主体结构作业面安全上下通道、基坑生命线等等都是项目安全质量的创新亮点。

铁的担当,用扛责塑

作为公司基础设施工程的“名片”和“展厅”,项目开工以来,先后接待了200多批次各级领导或观摩团考察学习,承办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百场宣讲进工地”等多场大型活动,“职工书屋”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称号,项目员工获评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合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成为面对面宣传、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从身边做起!”在杨正银的带领下,项目青年着手“微改造”志愿服务。协同经开区交警大队在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北门设置交通安全设备,安装400米的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护栏,对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有效分离,恢复步行道路空间,确保人车出行互不干扰。

“贵公司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服务和支持地方建设的实际行动,值得赞扬!”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送来表扬信。

此外,项目党支部助残暖童,慰问特殊儿童100余人;开展高考志愿服务,提供200余个免费车位,同时为考生及家长赠送考试用具、防暑降温药品;高温期间联动各方,为工友们免费清洗空调,并设置“清凉站”,发放防暑清凉物资……一项项暖心行动,尽显央企责任担当。

一支过硬团队,危难之时方显勇毅担当。

2022年4月中下旬,习友路站和广西路劳务工人在核酸检测点与阳性患者有时空交集,被定义为密接者。习友路站166人被困站点,被疾控中心统一集中隔离。广西路站49人处于管控区内,只进不出。

“情况越是危急,越要镇定!”项目团队迅速启动防疫应急预案,迅速封闭两个站点,并逐级上报。

杨正银牵头与经开、蜀山疾控中心沟通,由项目部先行流调。得到认可后,习友路站在半小时内流调出37名次密接人员,当晚送到隔离酒店,同时组织消杀、集中核酸检测工作,结果均为阴性。另外迅速组织资源,调配床铺、被褥、洗漱用具等生活用品送往广西路站点,并一日三餐配送饭菜和水果,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现场人员的疏导安抚工作。

“央企的政治站位和应急处置能力果然不一般!”本次疫情项目临危不乱、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未导致疫情外溢和扩散,赢得各方一致赞赏。项目团队经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洗礼,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铁的品格,用培育定局

时至今日,二工区取得的成绩与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提质升级密不可分。开工伊始,公司坚持召开月度生产调度会和重大问题专题会,对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偏和督导;项目部坚持项目班子每日带班巡查制;各站点坚持每日召开生产碰头会和班前安全教育交底会。

“履约是企业的责任,人才是企业强盛的根本,二工区要成为公司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孵化基地。”这是刘建华时常强调的一句话。

项目团队大都是毕业两到三年的员工,且缺乏地铁施工经验。面对这一短板,项目创新开展技术“传帮带”打造“金蓝领”、“每周课堂”培训、“小试牛刀”现场实操、“超英杯”劳动竞赛、“党建+安全质量”竞赛、岗位AB角、“人人上讲台”和撰写项目管理心得等人才培养模式,多次召开“青听心声”员工座谈会,同时定期到站点进行谈心谈话、答疑解惑,多形式助力员工成长成才。

目前,项目已累计输出和培养部门经理5人,项目班子2人;局级优秀项目经理1人,优秀工程师1人,优秀员工2人;项目团队获公司2021年度“优秀项目班子”称号。

“百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合肥地铁七号线二工区项目团队,这支秉承着“信和天下、敢为人先”企业品格的队伍,将继续用实干担当擦亮奋斗底色,在江淮大地上书写轨道建设的精彩华章!(合肥地铁7号线二工区项目书记 肖阳、二公司内宣管理 付茜茜)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