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陶剑:在钢板上刻下第一个脚印

发布日期:2025-05-13
【字体:打印


人们常说深圳是闯出来的,但没人告诉你要先踩碎多少“不可能”。我叫陶剑,湖南农村走出来的85后。十六年前那个背着编织袋挤进五局报到的小伙子,大概想不到未来会与“全球最大”“中国第一”这样的字眼扯上关系。

在中建五局的十六年,我做了三件事:把脚踩进别人不敢踩的泥里,把手伸向别人够不着的高度,把“中国制造”四个字焊进世界幕墙史的钢骨架里。

此刻站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的云端,玻璃幕墙正将晨光折射成七彩——这多像2009年那个暴雨夜,碎键盘里那枚生锈螺丝钉的反光。

第一个踩进泥里的人

2009年冬天,广州的雨下得绵密。我蜷缩在机关办公室的角落,反复核对一摞泛黄的合同。

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被分到商务合约部,每天与数字和条款打交道。同事们笑我像只“田鼠”——总把资料摞成粮仓般的堡垒。

可我知道,真正的建筑不在纸上。

八个月后,我主动申请调往深圳龙岗项目。离城的巴士上,邻座的老农用报纸包着半只烧鸡,油渍渗进“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标题里。我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城里人用钢筋水泥种楼,你去了,就得让它们长出咱庄稼人的筋骨。”

工地的第一课来得猝不及防。

某个暴雨夜,劳务老板带着二十多个工人砸开项目部大门,我的笔记本电脑在混乱中粉身碎骨。后来才知道,分包商克扣工钱,工人却认准了“中建”的招牌来讨债。我蹲在满地碎键盘中间,摸到一枚生锈的螺丝钉——它后来一直躺在我的抽屉里,像根刺,提醒我底线比合同更重要。

2018年正月初二,老家堂屋的腊肉还悬在梁下,我已伏在灶台边写竞聘材料。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招标公告像块烧红的铁,烫得人睡不着。

竞聘那天,我讲起龙岗项目上那个被砸坏的电脑:“建筑是死的,但盖楼的人得活——活得像混凝土里的钢筋,弯得下腰,也撑得起天。”

当所有人说雨季不可能完成样板时,我盯着工棚漏雨的角落想:父亲插秧时,可曾等过晴天?那天夜里,我带着图纸钻进工棚,雨水在纸上晕开,像极了秧田里被踩乱的脚印——总要有人第一个把脚踩进泥里。

雨季的会展工地成了沼泽,2000平方米的铝板幕墙在雨里泛着冷光。

工人们穿着雨靴在泥浆中跋涉,塔吊的钢索甩出水珠,像鞭子抽在安全帽上。

第八天凌晨三点,我瘫坐在验收通过的样板间里,发现指甲缝里嵌着铝屑,在灯光下亮得像星星。

业主方那位戴金丝眼镜的香港人第一次对我伸出手:“陶经理,你们湖南人是不是都吃辣椒长大的?”

我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

后来听说,总包单位私下称我们为“湘军”——他们没见过哪家分包商为抢工期,能把盒饭堆成“弹药箱”。

当会展中心的铝板还在反射着庆功宴的灯光时,我已经在盯着一串新数字发呆——302米,这个从未触碰的高度...我能做好吗?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恒裕金融中心项目投标前夕,我在酒店浴室里吐得昏天黑地。压力像块巨石压在胃上,投标文件改了二十七稿,连标点符号都浸透了汗味。

中标那天,团队里的小伙子们激动的把矿泉水瓶抛向天花板。我摸出手机想给妻子报喜。

当时行业前辈们说“超高层就该用传统单元式”,但我知道,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那些写在规范边缘的“不宜”,正是留给敢先吃螃蟹的人的空白。

夜晚的会议室,我的影子投在幕墙效果图上——那上面曲线的弧度,和二十年前父亲插秧时弯腰的剪影,竟有七分相似。

在无人区开路的刀

办公桌抽屉里,儿子那幅蜡笔画已经卷边。当初笑他画不出直线,现在我却要造弯扭幕墙。

2024年春天,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的评标结果像一盆冰水浇下来——技术标第一,商务标倒数第一。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我攥着评分表,指节发白。

有人问我为什么总选最难的路。记得在C塔攻关最艰难时,老李递来半块烤红薯:“陶总,你知道为啥湖南人爱吃辣?因为辣味能盖住苦味。”我忽然明白,所谓敢为人先,不过是把别人觉得苦的事,吃出滋味来。

“我们得让业主看见,贵的不是价格,是价值。”我盯着幕墙图纸上那道流线型的弧,它像把弯刀,既要劈开台风,又要美得让人屏息。

接下来的三十天,设计院成了第二个家。

我们选了整座塔楼最复杂的弯扭幕墙做样板——它像片被风扯变形的船帆,数学公式算不出它的倔强。

数控机床的切削声日夜不停,激光在铝板上刻出精确到毫米的纹路。我沉默地站在落地窗前,晨曦正爬上平安金融中心的尖顶。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地标,不过是无数人错过的日出垒成的纪念碑。

样品交付那天,业主代表的手指抚过幕墙接缝,突然笑了:“这弧度,像不像深圳湾的浪?”我恍惚看见2009年那个蹲在碎键盘中的自己。那时我攥着生锈的螺丝钉,如今握着的,是改变了中国幕墙行业曲线的钥匙。

那块被要求“别拿走”的弯扭单元,最终成了我们反败为胜的钥匙。

去年回乡,父亲指着老屋墙上的奖状问:“这些‘第一’对你到底算什么?”我摘下手表给他看表背刻的字——那是C塔第一块弯扭幕墙的坐标。“爹,您当年插秧要踩第一个脚印,我现在不过是在钢板上踩脚印的人。”

今日,我驱车经过参建过的建筑,风掠过会展中心的铝板,传来十六年前那场暴雨的回响。勒内·夏尔说得对,改变世界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敢在无人踏足处,落下第一个脚印。(作者:陶剑;二审:李传真;三审:袁铭)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