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建五局六十年的恢弘画卷里,有巍峨壮丽的高楼大厦,也有质朴坚毅的钢筋水泥。而在长沙坪塘,有一片300亩由中建人亲手培育的生机勃勃的土地——苗圃基地,这里不仅是苗木生长的沃土,更是一代五局人深耕一线的见证。
2012年,中建五局旗下中建信和地产组建生态公司,我有幸成为第一批拓荒者。第二年,我进驻坪塘苗圃基地,开启了我扎根苗圃的漫长之旅。十二载春去秋来,我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苗圃负责人,而这片土地,也从最初的荆棘荒芜,蜕变为如今的精品苗圃基地。我的职业生涯与苗圃的命运紧密交织,就像一棵树,年轮里刻着企业的成长,枝叶间伸展着个人的梦想。
拓荒:在荆棘中播种希望
2013-2014年是苗圃的主要建设期。初到苗圃时,这里还是一片未经驯化的野地,我和同事在开荒平整中开始了和这片土地的较量。七月毒日头下,我和同事用经纬仪在乱树丛中定点放线作业,与荆棘贴身肉搏,茅草叶缘的锯齿在我们的手臂上拉出血线,野蔷薇的倒刺钩住裤管。正是这样的“战斗”,让苗圃的轮廓逐渐清晰。我们砍掉杂木、平整土地、修建排水沟,硬是在荒野里开辟出一块块整齐的种植区。如今回想,那些被荆棘划破的伤口,仿佛成了拓荒者的勋章。
2013年下半年,为确保苗木质量,我远赴浙江嵊州选苗。正值寒潮来袭、雨雪交加,供应商望着泥浪翻涌的苗田直摇头:“这天气,根本没法号苗。”我一心想着把苗木早点带回去,于是裹紧雨衣,冲进寒雾,穿着胶靴踏进泥泞田里。在四个小时时间里,我坚持点完几百棵苗木。点完后,我的手指早已冻僵,但心里却无比踏实——因为我知道,这些苗木将会在坪塘的土地上,长成未来的风景。
2014年,苗圃基地完成首轮苗木种植,2万株苗木在这里正式安家。从浙江嵊州到广西灵川,每一株苗木都经过实测实量、精挑细选。有人问我:“不就是种树吗,何必这么较真?”而我知道的是,我们栽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五局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坚守:既是“父亲”,也是“守望者”
2014年底,苗圃进入日常管理阶段。由于人手有限,我成了这里唯一的常驻者——既是统管全局的负责人,又是躬身育苗的技术员。
直到现在,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株出圃的苗木——“杨梅树”。出圃时,我执意要跟车押运到项目现场,工友举着雨衣追赶:“找个熟练工盯着就行!”我却执意押运,一路小心看护,直到它稳稳地栽进项目工地。同事笑称:“你这是嫁女儿哩!”我笑着点头:“是啊,每一棵树,都是我的孩子。”
苗木进入培育期后,我以圃为家,每天日出而作,细心观察苗木生长情况,检查苗木养护措施是否到位,在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一次突降暴雨,因为排水堵塞,苗圃种植地形成局部积水,我纵身跃入齐胸深的排水沟,从下至上清理淤泥。当最后一块堵塞的混凝土块被掀开时,我心中的石头也跟着落了地:“排水问题解决,树保住了”。
坚守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苗圃12年时间里,我每天都要围着近300亩的基地走上2-3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苗木。因为我深知,“品质过硬,才能创造价值”。
破局:从“自给自足”到“走向市场”
2021年,我积极响应公司市场化转型号召,在深耕内部项目供应的同时,主动打破舒适圈,寻求“走出去”的路径。这对习惯了“闭门种树”的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为市场化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是思维模式的重构。
当2021年迪士尼园林团队提出特殊土球包装的需求时,我带领基地起苗团队仅用2天便完成起苗方案,最终让十余株椤木石楠以完美姿态挺进上海迪士尼。
为了打开销路,数字化营销成为我的破局利器。在我的微信列表里,6460个好友中,近6000个是苗木采购商。每天清晨,我会给待售苗木拍摄“证件照”。这些精心制作的“苗木档案”通过朋友圈、抖音、行业社群持续传播,逐渐形成“坪塘苗木=精品苗木”的市场口碑。
四载耕耘终见硕果。2024年,市场销售额已占苗圃出圃总额的40%,合作版图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园林市场。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求变,从内部保障到市场开拓,坪塘苗圃的每一次突破都印证着五局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五局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之树也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共生:在五局扎了根 结了果
十二年前,面对苗木病害,我手足无措;如今,我只需摸一摸,就能判断出土壤含水量。这种成长,不仅来自经验的积累,更源于五局“传帮带”的文化滋养。在苗圃,我守护的不仅是万株苗木的生长周期,更在这片五局沃土上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立体绽放。
白日与苗木为伴,夜晚独守星空,我的单身问题渐渐成了公司工会主席的“心头事”。2020年初,工会主席特意安排了一次“偶然”的相亲。这看似寻常的牵线,却在两年后成就了一段佳话。如今抱着龙宝宝在自家阳台上眺望苗圃方向,我对着老婆感慨:“以前觉得苗木生长需要阳光雨露,现在才懂员工的成长更需要组织温度。”五局不仅给了我事业的平台,更给了我家的温暖。这种“企业与个人共生共长”的关系,正是五局六十年基业长青的密码。
站在甲子新起点,愿这艘建筑旗舰扬帆“高质量发展”蓝海,让“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闪耀五洲。期待下一个甲子,五局人继续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精益求精的执着,在新时代的长卷上,挥毫写下更磅礴的“建证”诗篇。(作者:中建五局生态公司苗圃基地负责人张喆躲;审核:肖遥、刘幸、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