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唐尚霞:三十与六十的交响——筑梦五局,共赴山河

发布日期:2025-04-17
【字体:打印


1995年,我背着行囊走进中建五局的大门时,恰逢五局处于改革发展的期;2025年,当我站在五局六十华诞与个人入职三十周年的交汇点回望,那些与汗水交织的岁月,早已化作血脉中奔涌的·和精神。三十年,我从青涩的普通管理者先后成长为多家企业的领头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播种者而五局也从深耕湖湘的建设湘军,蜕变为“全国一流、中建三甲”五位一体现代化投资建设集团。这份共同长的轨迹,每一步都铭刻着奋斗的印记,每一步都饱含对五局的深情是我此生最珍贵的勋章。

初入五局:以勤为径,以苦作舟 

入职五局三公司五处后不久,被派往浙江温州区域工作,那时刚进入温州市场的条件艰苦,住宿和办公都在用彩条布和竹架板搭建的房子里面,夏天很热冬天又冷,作为一名普通的管理人白天跑工地、盯现场,晚上挑灯夜读。但同事们并肩作战的热血让我明白:建筑人的使命,是用双手筑起城市的脊梁。后来我从温州辗转湖南省广电中心项目、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再到三公司物业、五局物业等单位,经历了从基层管理员到团队领头人的转型角色虽变,初心未改。面对新苑物业、中建物业的初创难题,我像救火队员一样奔波——从新公司组建团队到全局物业整合及大量后勤人员的思想转型,从专业团队建设的技能提升到服务质量提升的模式创新。那时的大事小事,我都得亲自牵头和过问。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曾经为老旧小区改造奔走时,我曾被居民指着鼻子骂“做秀”,却在三年后收到他们送来的锦旗。你们是真的在为我们‘筑家’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原来五局的温度,不仅在高楼大厦,更在万家灯火中流淌。八年,我在琐碎中磨砺出坚韧,也在繁杂中淬炼出担当。有一段时间同事们笑称我为唐三科,因为一人扛起三个部门的职责,但我知道,这是五局人敢打硬仗的基因使然。

临危受命:从零起步的园林征程

2012年,五局吹响多元化发展的号角,时任中建物业总经理的我,奉命兼职组建园林公司。当时,物业和园林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都是嗷嗷待哺的“雏鹰”。往往是物业决策还未处理完毕,就得赶赴园林会议桌上;或是园林现场还未勘察仔细,物业的电话就来个不停。即使这样,面对园林公司“零经验、零团队、零市场”的困境以及要求单一苗圃向综合性园林企业转型的期待我带着团队跑遍全国选树种,蹲守苗圃学养护,手机里存满植物照片,笔记本上记满技术参数,深夜研究生态修复技术。有人质疑:“搞建筑的种什么树?” 我们却用行动回应:从望城坪塘300亩苗圃基地的落地,到首个发明专利的诞生。在西安幸福林带项目里,将建筑渣土变废为宝,打造出“会呼吸的景观”,我们硬是靠着一股较真认真的劲头,三次入选五局“最具成长性企业”,五次捧回“园冶杯”金奖,登顶“全国园林百强企业”前十强。当荒坡披上绿装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五局人的开拓,从来不是重复过去,而是永远“敢为天下先”。

育人传薪:从建设者到教育者的转身  

2022年,我调任湖南科技工程技师学院任职党委书记、校长我的人生迎来第三次转身看着课堂上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眼神炽热的年轻人,我意识到:三十年前五局为我搭起舞台,如今该由我为下一代架桥铺路身份的转变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人才为基的意义。我积极推动学院与中建五局各二级单位深度合作,开设“工学交替班”,为一线员工量身定制课程。看到像中建城服公司张丽这样工作20年的老员工重拾书本、提升技能时,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那份对成长的渴望,正是五局人代代相传的火种。我常对青年员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五局给了我们舞台,但舞台上的光芒要靠自己点亮。  

感恩与信念:五局精神的薪火相传

回望来路,最难忘的是那些并肩作战的身影:烈日下与工友挥汗如雨,深夜里与团队挑灯攻坚,风雨中为项目节点争分夺秒……五局的·和文化教会我,“真诚”是坚守岗位的初心,“担当”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奉献是甘为人梯的胸怀。“中建五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到“中建五局优秀党员”、“中建五局优秀经营管理者”到“中建五局劳动模范”、再到“中国建筑股份优秀员工”,所有荣誉属于集体,而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如今,站在湖南科技工程技师学院的校园里,我依然能听见工地的轰鸣、看见图纸的线条、感受到五局蓬勃的心跳。五局六十载基业长青,靠的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而我这三十年的旅程,不过是五局长河里一朵浪花。未来,我愿继续做一颗螺丝钉,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沃土上耕耘,为五局的百年基业培育更多信和天下、敢为人先的追梦人。但若能以这朵浪花润泽后来者的征途,便是我对五局最最深情的告白——

此生无悔入五局,且以匠心筑山河。

(谨以此文献给中建五局六十周年,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五局人。)作者系湖南科技工程技师学院(长沙建校)党委书记、校长唐尚霞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