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任卫国:拙火长燃 我的五局十二年

发布日期:2025-08-25
【字体: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826171817.jpg


2013年盛夏,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背着行囊从陕西渭南的麦田间再次出发。车窗外风景一帧帧倒退,前路的模样,还藏在蒸腾的暑气里,一半是雾霭般的茫然,一半是星火似的期待。

第一次踏入济南汉峪金谷的施工现场,基坑里的汽锤正一下下叩击作业面,笨拙却坚定地砸进松动的土层,也在我的生命中刻下职业生涯的起始点。

“规范”里用“拙”劲磨出星火

安全教育刚结束,中建蓝的工牌在胸前轻摆,我拘谨地站在原地,师父张学明把一顶崭新的安全帽戴在我头上,他的目光像塔吊的探照灯,把我那点儿“手足无措”照得无所遁形。

师父的“课堂”没有黑板,他手把手指导我制定“周作战图”,不贪多求快,只把图纸规范、图集拆成每天可啃的小目标;带我下基坑、登脚手架,蹲在刚绑好的钢筋网片上,用卷尺量马凳高度,用粉笔圈出不合规的绑丝露头,顺手把露头的绑丝往内一折,动作干脆得像在批改一道错题。

每周结尾,师父都要检验我的学习工作成果。我复述着本周的学习情况、工作进展……把自己学明白的没学明白的内容都一一摆放出来。师父耐心听我说,再认真一一为我答疑解惑,这让我的心情变得舒畅、喜悦,目光也更加坚定。

原来师父教的“拙”,从不是笨,而是不投机取巧的专注:把规范嚼碎了往心里装,把细节盯紧了往实处落。被这样一寸寸打磨,我最初的迷茫和慌乱渐渐沉淀成踏实的节拍——像混凝土初凝,先是微热,继而坚硬。心底那簇火,也因此燃得更稳、更亮。

“笨办法”铺就成长阶梯

在安全岗扎稳两年根基后,我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转岗施工线条。还是安全员时,我习惯了回头就能看见师父的影子。转岗后,我发现自己成了那道影子——所有问号都要自己凭“笨办法”去改画成句号。

白天,我蹲在钢筋棚,把梁板柱一根根对号入座、检查作业面绑扎完成的钢筋是否合格、与劳务人员分析施工进度……晚上,我在办公桌前填写施工日志、编写内业资料、根据施工计划提报物料进场计划……每日有常,自有进境。看着施工进度在“笨办法”的堆叠中一点点推进,成就感油然而生。

2017年转岗技术,挑战更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是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山东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局EPC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标志着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规划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的试点城市,对应的新工艺层出不穷。公司把“技术总工”的帽子压下来时,我心里比第一次戴安全帽还要沉——毕竟,本科安全工程的背景,让我只能靠“笨办法”追赶。

但成长从来不是等准备好才开始的事,我更专注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工作。遇到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一次成优等多领域交叉的内容,我时常感到技能和知识跟不上需求,这种不安又时刻鞭策我向更深层次钻研,只要一得空我就会去各部门坐一坐,拉着部门经理再去现场转一转,补一补知识、强一强筋骨。

那段日子,夜晚成了我专属的“充电时间”,整理项目资料、研读管理文件、复盘当日工作……安静的环境让思路更清晰,也让我渐渐明白,所谓成长,不过是用笨功夫对抗本领恐慌。

回头看,两次转岗不是相邻两座山的跳跃,而是凭“笨办法”一级级台阶的铺就,每一级都用汗水填平,用错题压实。别人笑我总是“笨办法”,我却相信——只要方向对,最笨的脚印也是自己最直的捷径。

“真心”拙守住殷殷期盼

2020年,在公司的信任下,我到丰县润城龙华庭棚户区改造(一期)区块建设项目担任项目经理。有人说项目经理是“大管家”,要会协调各方;也有人说要“善攻坚”。但管理过几个项目后我逐渐明白:最能凝聚力量的,始终是“真诚”二字。这份真诚,藏着一股子“拙”劲,既体现在对业主的责任里,也蕴含在对团队的托举中,更熔铸于对自我的要求上。

2023年,我负责的民生项目施工进入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能否按时交房。偏偏受大环境影响,材料运输受阻、人员调配受限,让本就紧张的工期更添压力,项目履约面临严峻挑战。以“信·和”文化为指引,我组织项目部成立了一支30人快修队,对购房者提出的问题快速反应,以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热情真诚赢得了业主和居民的认可,让大家从“担忧”变成了“信赖”。

对团队,“拙”法更简单,我始终相信要让大家劲往一处使,首先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让擅长沟通的技术员对接业主,让细心严谨的安全员负责工序验收,让有创新想法的施工员牵头工艺优化……年轻人经验不足,我也像师父一样用心为他们解疑释惑,引导着学习进步。生活上,我及时响应员工的急难愁盼,当得知项目员工家属突发疾病时,我第一时间联系护士妻子帮忙沟通协调入院……慢慢地,这份真诚换来了团队向心力的凝聚。

对自己,我以“拙”自勉,要求自身做到自律自立自省,战斗在最前沿、冲锋在第一线,以真实干真事。作为“领头羊”,在临沂费县映文社区棚改项目,我带头开展安全早班教育,领学解读安全生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带班检查。1924户居民的期盼沉甸甸地压在肩头,我带领团队日夜奋战,通过百日攻坚提前30天完成4栋楼封顶,最终斩获山东省“创新创优劳动竞赛优胜项目部”等20余项荣誉,获得政府和业主6封表扬信,并顺利承接项目B区建设。这些成果,正是用日复一日的“拙干”拼出来的最好证明。

“拙火”在岁月里生光

今年,我调任山东公司鲁南经理部副总经理,站在新的岗位回望来时路,从汉峪金谷的钢筋铁骨到费县映文社区的千家灯火,从戴着红袖章在工地巡查的安全员,到逐步走进机关参与片区统筹,十二载光阴在七个项目的打磨中悄然走过。如今岗位虽变,要统筹的事务更复杂,肩头的责任也更沉,但那份对“把事做扎实、把责扛到底”的坚持从未动摇。

六十载风雨兼程,五局从湘江之畔走向大江南北。十二载并肩同行,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追求表面的卓越,而在于脚踏实地、日拱一卒的坚持。这份坚持,恰是对“拙”字最朴素的践行。

守拙,是刚做安全员时蹲守现场排查的每一处隐患;是管理项目不回避问题、不绕开难题的较真;是处理项目实施中的波折时,在公司和领导的支持下一点点拆解、一步步推进,最终把“优质履约”的承诺落实到每道施工工序里。

宁拙,是对业主说“放心”时,藏在背后的方案推演与风险预判;是对团队说“有我”时,牢记五局“尊重贡献、崇尚简单、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把想干事的同事们拧成一股绳的担当。

补拙,是永远觉得“还不够”的清醒——从初做管理时向书本学、向师父请教,到如今在团队协同中悟方法,那些参建项目时遇到的挑战,最终都成了补短板的“磨刀石”。

拙火长燃,不熄于风,不熄于雨,更不熄于岁月峥嵘。我信这簇火将随着五局的旗帜,从湘江岸畔燃向更广袤的疆域;我亦信自己能把这簇火交到更多年轻人的掌心,让它在新工地、新蓝图里绽放更多光芒。(作者:任卫国、胡俊雅;二审:张博敏;三审:张成竹、袁铭)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五局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