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进行结构混凝土强度实体回弹检测
“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是我的座右铭,我是来自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淮海分公司的秦稳。硕士毕业到进入五局已有4个春秋,从项目技术员到现在的投标及设计管理,这不仅是岗位的轮替,也是自我成长的见证。
读书是有用的
回想起临近毕业,周边的同学都在问我是不是还要继续深造,或者进入设计院、到高校任教?对于这些问题,我都一一否定了,回应大家的是我签约了中建五局。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定要到施工单位吗?不怕苦吗?如果这样为什么还要读研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中建五局,也翻开了我作为工程人的第一页故事。
仍记得为期一周的济南集训,茫茫然按照分配名单,坐着大巴车来到徐州,继而是茫茫然来到徐州孟庄保利项目。真正踏入工地现场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学校里的实习经历,远不能等同于真实的施工现场。
当我信心满满地拿着经过数次修改、精密计算的“模型”交给技术总工审核时,却被一句“9#楼的防水问题解决了吗”问得哑口无言。在学校里,我也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尖子生,荣誉证书写满简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才满面羞红地明白“模型的构建,远不如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跟着同事一起每日穿梭在现场和办公室之间,看图纸、学规范、放线、测量、编方案、参与实验验收……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从零开始,意味着必须用时间换知识,疲惫成了那段经历的常态。在经历日复一日地“打灰”后,我的心里不由得急躁,开始反问自己:“在工地上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直到一次实践,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也解答了我内心的困惑。
当时,我所在的项目是装配式住宅类工程,预制外墙板与楼板连接处通常会因为灌浆不实、坐浆料挤压不到位、墙板偏位等原因,出现外墙防水隐患。传统做法在外墙与楼板连接处缺乏专门防水处理,会导致房屋渗漏频发。
结合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我与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预制墙板及拼装工艺,通过内嵌防水件与凹槽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我们的成果《预制装配式住宅群体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不仅获评国内先进水平,还荣获徐州市发明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所学的知识,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自此,我对技术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心中那片迷雾也彻底消散。
大不了从头再来
2022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项目投标工作。在此之前,我对投标工作的理解模糊不清,只知道它或许与施工组织设计有关。当领导询问我是否有意转岗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愿意!”我渴望不断突破自己,持续成长。
万事开头难,大不了我就再次从零开始!为快速了解项目投标规则,我把之前的投标文件当做教材反复研读,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习平面布置图设计、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等专业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300余天的刻苦钻研和30多个项目的实战打磨后,我成功建立了分公司首个技术标模板库,通用方案模块、安全专项技术措施、绿色施工要点、工期节点控制表等内容,极大提升了技术标的撰写效率和质量。
正当我还沉浸在初步成功的喜悦中时,领导又抛出了新课题:“目前我们承接的项目类型越来越多,除了房建和基建,还有新能源项目,你能不能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进一步细化模板库,让它成为一本‘小白’也能上手的投标指南?”
没问题,那就持续改进!我在原有模板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提炼共性框架,强化差异化指导。如今,这套“标准化+个性化”的技术标模板体系,已在分公司全面推广,成为投标团队的重要工具书。
新征程、新起点
时间一晃到了2025年,今年是中建五局创建的60周年,也是我加入五局的第五个年头。
入职前,我未曾想到工地的生活与理论的差距会大到让人想放弃,就像入职后,我也未曾想到自己能够在导师带徒的制度培养下,成功竞聘为公司后备技术总工,并成长为青年岗位能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公司的培养体系,帮我坚定了个人的理想目标,是“信·和”文化的滋养,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更是五局的接纳与包容,给予了我成长成才的天地。站在局庆6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也想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同五局一同开启新的征程。
第一件,把技术做得更深一点。技术和现场必须紧密结合,不能脱节。未来我会继续深耕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这些方向,尤其想在新能源类项目里多做一些尝试。
第二件,把标准理得更细一点。在现有模板库的基础上,我想再往前走一步——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细化出一套更清晰的技术路径和执行标准。这样无论是新人还是老员工,遇到问题都能有据可依、少走弯路。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搭框架”的人,把别人踩过的坑提前标出来,让大家走得更快、更稳。
第三件,把团队带得更实一点。一个人成长得快,不如大家一起进步。接下来我打算多组织一些技术交流活动,实实在在地分享案例、复盘问题。谁在哪个项目上解决了什么难题,大家就坐下来聊聊怎么做的,有用没用、下次还能不能用。我相信,这种“土办法”才最靠谱。
六十载风华正茂,最珍贵的是在那些虽然平凡却熠熠生辉的日子里,踏踏实实、坚守本心。未来,我愿同五局一道,勇于突破、敢于变革,在“价值党建”引领下,当好技术先锋;在坚守“过程精品、匠心建造”的理念下,续写建筑诗篇;在技术创新助力“创新提质、市场升级”的道路上,绽放青春力量。(作者:秦稳、田海笑;二审:程前前;三审:张成竹、张博敏、袁铭)